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

原创 杨振宁和钱学森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杨振宁和钱学森都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,但区别明显,杨振宁是理论物理的巨擘

一个是想把宇宙的底层逻辑掰开揉碎看清楚的人,一个是想让这个国家能造出自己想要的火箭的人。

一个是想把宇宙的底层逻辑掰开揉碎看清楚的人,一个是想让这个国家能造出自己想要的火箭的人。

原创             杨振宁和钱学森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杨振宁和钱学森都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,但区别明显,杨振宁是理论物理的巨擘

杨振宁搞的是理论,钱学森干的是工程。

这俩字表面差一点,背后的差别像两条平行线。

杨振宁的那套理论,说白了就是你得先理解“宇称不守恒”——这玩意儿当年直接颠覆了整个物理界的共识。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理论,1957年实验被验证,他拿了诺贝尔奖。这在全球范围内是顶级的基础科学突破。你现在打开任何现代物理教材,那一页一定有他的名字。

他之后提出的“杨–米尔斯规范场论”,更是现代粒子物理的地基。没有这个理论,后来什么标准模型、高能对撞实验都无从谈起。

原创             杨振宁和钱学森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杨振宁和钱学森都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,但区别明显,杨振宁是理论物理的巨擘

钱学森就不一样。他是实打实把理论变成东西的人。1955年回国,国家连一台像样的计算机都没有。他带队干导弹、干火箭,搞出了“东风”“长征”。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,背后那份设计图的每一条线,都有他的影子。

展开全文

他做的不是写论文,是写命。

我看过一个细节:1956年,他提出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》,那年全国钢产量才400万吨。现在你随便一个省的钢厂都能顶当年的全国。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,他规划了导弹、火箭、卫星的完整路线。那是纯靠脑子里的推演和信念。

有人说,杨振宁拿的是诺贝尔奖,钱学森拿的是国家的命运。听着挺狠,其实挺准。

杨振宁的成果属于全人类的知识体系,放在哪个国家都能发光;钱学森的成果属于中国的工业体系,他让一个国家站了起来。

原创             杨振宁和钱学森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杨振宁和钱学森都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,但区别明显,杨振宁是理论物理的巨擘

这两种贡献,不该放在一张秤上。

但我也注意到个现实:杨振宁后来选择留在美国当教授,后来才在晚年回国任教;钱学森是放弃一切回来的,还被美国软禁了几年。这个经历的对比,让很多人情绪上自然偏向后者。可如果你真去看他们的领域,杨振宁那种脑子里的战争,其实一点都不轻松。

比如他搞规范场论时,没人能理解他在干嘛。那时候计算能力不足,他只能靠纸笔推公式,一个符号写错前面几天的推理就全废。钱学森面对的是缺设备、缺人手、缺原材料的现实世界,他得算导弹轨迹、还得盯工厂的螺丝。一个在想“宇宙为什么这样”,一个在想“怎么让火箭飞起来”。

我也查了下数据。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资料,到2021年中国共发射超过400次长征系列火箭,成功率超过96%。这条路就是钱学森那代人铺出来的。而杨振宁的理论如今还在影响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前沿研究。2020年美国物理学会的报告里提到,规范场理论仍是所有高能物理模型的框架。

原创             杨振宁和钱学森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杨振宁和钱学森都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,但区别明显,杨振宁是理论物理的巨擘

你说他们俩谁更“实用”?这问题其实挺荒唐的。理论是树根,工程是树干,没有根哪来的干,没有干根再深也白搭。

但我现在更感慨的是,他们背后的时代。

杨振宁能在美国做出突破,是因为那时候的科研体系能支撑他不停地问“为什么”;钱学森回国能干成,是因为那时候的国家需要有人去问“怎么办”。

一个问世界问题,一个解国家问题。

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。

而今天,我们最缺的,恰恰是能同时问这两个问题的人。

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员,却越来越少的科学家;有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,却越来越少能重新发明工具的人。

原创             杨振宁和钱学森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杨振宁和钱学森都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,但区别明显,杨振宁是理论物理的巨擘

有时候我就在想,要是杨振宁和钱学森都出生在今天,他们会去哪?是进研究所写论文,还是进公司搞项目?

我真不知道。

但我知道,他们那代人都有个共同点:无论做理论还是做工程,心里都有个更大的目标。

我们现在追的效率、流量、指标,在他们眼里可能连一个公式都算不上。

你看,这才是最让人沉默的地方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ym66.cn/46115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